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预算法、监督法和《辽宁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听取了省财政厅《关于辽宁省2024年财政决算的报告》,结合省审计厅《关于2024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及2024年省本级部门决算审查结果,对2024年省本级决算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24年省本级决算草案反映,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8亿元,完成预算的98.1%,加上中央财政返还性及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等,收入总计5031.3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7.8亿元,完成预算的98.6%,加上省对下补助支出、一般债务转贷支出等,支出总计5031.3亿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5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加上中央财政补助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等,收入总计1350亿元;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5亿元,加上省对下补助支出、专项债务转贷支出等,支出总计1350亿元。
??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亿元,完成预算的113.1%,加上中央财政补助收入等,收入总计5.6亿元;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亿元,完成预算的99.5%,加上省对下补助支出、调出资金等,支出总计5.6亿元。
??省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413.3亿元,完成预算的96.7%;省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467.2亿元,完成预算的97.2%;当年收支结余-53.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14.8亿元。
??2024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14019.5亿元,控制在国务院核定即时比分政府债务限额之内,其中省本级(含沈抚示范区)政府债务余额932.3亿元(一般债务463.6亿元,专项债务468.7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省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严格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及相关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及时实施增量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动财政管理水平提升,持续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攻坚之战连战连胜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同意省政府《关于辽宁省2024年财政决算的报告》,批准2024年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同时,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审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不够牢固,收入结构有待优化改善;财政支出管理不够规范,零基预算改革需加快推进;部分专项债券项目投资效益不高、监管力度不够,形成资产管理仍需加强;一些部门绩效管理存在不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一些地区基层财政困难,“三保”压力较大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实施预算法、监督法、《辽宁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和省人大有关决议要求,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决算工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有效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聚焦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科学安排和有效使用“两重”“两新”资金,“两重”建设项目更加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作用。加强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配合,促进重大建设项目配套融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对支出政策的梳理整合,推动政策需求和资金支持精准对接。
??二、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结合“十五五”财政规划纲要编制,统筹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各类收入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加快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产资源配置效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分配标准,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持续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培植壮大财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定期评估调整改革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不断规范预算决算管理
??强化“四本”预算统筹,理顺各类预算关系,重点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增强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完整性,提高专项资金落实到项目和地区的比例,统筹安排部门结转结余资金,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严禁征收“过头税费”。坚持预算法定,强化预算约束,杜绝无预算支出,严控预算执行中的调剂和上划下划行为。加强对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推动部门加快资金分配下达和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预算决算草案编报,统一编报体例,细化政府债务相关内容,全面反映即时比分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情况。
??四、持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深化绩效管理与预算全链条融合,将绩效评价贯穿事前评估、事中执行和事后运用全过程,让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强化绩效指标设置与财政支出标准的衔接匹配,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提升绩效评价精准性和有效性。前移绩效管理关口,健全新出台政策、新设立项目及到期延续项目的事前评估机制,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科学决策。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压实绩效管理责任,规范部门绩效自评和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评价工作,提高绩效自评质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其作为优化预算安排、完善财政政策、改进项目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的重要参考。
??五、坚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财政安全运行摆在突出位置,提高风险预判和应变处置能力。全力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指导基层全面、完整覆盖“三保”支出需求,完善资金足额优先保障机制。严格财政暂付款管理,落实“只减不增”要求,增强国库运行监测和库款保障能力。用好用足隐性债务置换政策,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加力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坚决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数量压降和转型发展,健全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构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盘活过程中产生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新增隐性债务等风险。做好金融改革化险工作,坚决防范风险外溢和传导。
??六、更好发挥审计财会监督作用
??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的贯通协同,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监督执纪,持续形成监督合力。持续推动党政机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及编制外人员经费支出。围绕重大战略落实、重大政策实施、重大项目推进等开展审计监督,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情况,做到“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聚焦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暂付款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开展重点监督。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对审计和财会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切实形成财经监督威慑效应。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